国内市场:政策与情绪主导,波动中寻找机会
元旦假期的临近,往往伴随着市场流动的阶段收紧与投资者情绪的季节波动。回顾近期国内市场,政策面的暖风与基本面的弈成为主导行情的关键因素。
以黑系期货为例,螺纹钢和铁矿石在年末呈现震荡上行趋势。一方面,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的预期为市场注入信心,多地“保交楼”措施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需求悲观情绪;另一方面,冬季环保限产政策对供给端形成约束,钢厂开工率有所回落,库存压力小幅缓解。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终端需求尚未出现实质回暖,成交多以投机补库为主,持续存疑。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可关注政策利好带来的反弹机会,但中长期仍需谨慎看待需求复苏的节奏。
农产品期货方面,豆粕和玉米表现相对强势。南美天气炒作进入窗口期,巴西与阿根廷产区的干旱担忧推升国际市场大豆价格,连带拉动国内豆粕期货走高。国内生猪存栏量仍处高位,饲料需求具备刚支撑,但需警惕春节前出栏增加对饲料消费的阶段压制。玉米市场则受供需紧平衡格局影响,进口成本高企与国内减产预期共同支撑价格,但政策调控风险仍不可忽视。
能化板块中,原油及下游化工品受外盘影响显著。OPEC+减产决议落地后,国际油价企稳反弹,带动国内SC原油及PTA、沥青等品种跟涨。国内需求复苏进度偏慢,尤其是柴油消费受物流与工建放缓的压制,成品油裂解价差持续收窄。聚酯产业链则面临“强原料、弱需求”的矛盾,PTA加工费被压缩至低位,行业利润向上游集中。
总体来看,元旦前后的国内市场料将维持高波动特征。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政策动向与资金情绪变化,短线可参与结构机会,中长线布局则需等待需求端更明确的信号。
国际市场:地缘风险与联储政策下的弈
国际期货市场在元旦假期期间同样充满变数。宏观经济、地缘政治与货币政策的多空因素交织,使得大类资产走势呈现复杂分化。
原油市场仍是焦点。尽管OPEC+试图通过减产稳住油价,但全球经济放缓的阴影始终笼罩需求预期。欧洲能源危机暂缓、美国战略储备释放以及伊朗核协议谈判进程都可能成为短期扰动的来源。地缘冲突的不确定(如红海航运问题)也为油价注入波动。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库存数据与实货市场供需平衡,波段操作优于单向押注。
有金属方面,铜价在“衰退交易”与“绿需求”之间反复摇摆。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的预期一度提振风险资产,但中国需求疲软与海外制造业PMI走弱限制了反弹空间。中长期看,新能源与电网投资仍为铜消费提供增量,但短期宏观情绪主导价格波动。镍、锌等品种则更多受供给端故事驱动,例如印尼镍出口政策变化与欧洲冶炼厂减产预期。
贵金属中,黄金再度成为资金避险的选择。美元指数回落与实际利率见顶的预期支撑金价,而全球央行增持黄金的趋势也为市场提供了长期买盘。但美联储政策拐点的具体时点仍是最大变量,一旦经济数据超预期强劲,黄金可能再度承压。白银则兼具金融与工业属,其波动通常大于黄金,适合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
农产品国际市场同样不乏看点。北美谷物出口竞争加剧,南美天气成为大豆、玉米产量的关键变量;白糖则受印度出口政策与巴西压榨进度影响,波动率持续高企。咖啡、可可等软商品由于主产国气候异常,近年屡屡上演“天气市”,但仓位拥挤度较高,需警惕获利回吐风险。
综合而言,元旦假期前后的国际期货市场建议采取“宏观定方向、品种抓细节”的策略。投资者可适当降低仓位应对不确定,优先关注原油、黄金及农产品的波段机会,并警惕节后流动恢复可能带来的价格跳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