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指猛如虎:科技巨头的狂欢与资金逻辑

大家好,我是富哥。今晚8点,咱们准时开聊国际期市那些事儿。最近市场最火的,莫过于纳斯达克指数一路高歌猛进,仿佛打了鸡血似的往上冲。很多人一边眼红,一边嘀咕:这纳指咋就这么猛?是真有后劲,还是泡沫越吹越大?今天富哥就带你们扒一扒背后的门道。
纳指的强势离不开科技巨头的集体发力。苹果、微软、英伟达这些大佬们,财报一个比一个亮眼。尤其是AI概念炒得火热,英伟达的芯片卖到脱销,市场预期高到天上去了。资金都是逐利的,哪儿赚钱往哪儿跑,科技股的高增长潜力自然成了香饽饽。再加上美联储加息周期可能见顶的预期,流动收紧的压力缓解,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钱又开始往高风险的科技板块涌。
但光看表面热闹还不够,你得琢磨资金背后的逻辑。眼下全球经济不确定不少,制造业疲软、地缘政治紧张,反而凸显了科技行业的“避险”属——毕竟数字化、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赛道,受实体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大资金在配置资产时,往往会选择未来增长确定高的领域,科技股恰好满足了这一点。
换句话说,纳指猛不是因为泡沫太大,而是因为它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
当然,市场永远不缺唱反调的声音。有人担心估值过高,回调风险大。富哥觉得吧,短期波动难免,但长期来看,科技革新是实打实的趋势。今晚8点,咱们直播间再细聊——哪些细分领域还有机会?如何避开陷阱、抓住行情?等你来提问!
原油怂如狗:供需弈与宏观压力的双
聊完成交量火的纳指,咱们再看看另一边——原油期货,最近那叫一个“怂”。价格上蹿下跳没个方向,整体还偏弱,让不少做多的老铁直呼心累。为啥原油这么不给力?富哥给你拆解一下,这里头全是供需和宏观层面的“组合拳”。
先说供给端。OPEC+减产喊得震天响,但实际执行总有折扣,某些成员国偷偷增产的小动作没停过。更关键的是,非OPEC产油国比如美国,页岩油产量稳中有升,全球原油库存并不紧张。供给充足,价格自然难硬气。地缘政治风险这几年被市场反复炒作,边际效应递减,除非发大规模冲突,否则很难单靠消息面拉动油价持续上涨。
需求端的问题更棘手。全球经济复苏节奏放缓,制造业PMI数据多数不太好看,特别是欧洲和中国需求预期偏弱,直接压制了原油消费前景。新能源替代也在加速,电动车普及、绿能源政策推进,长期来看都在压缩原油的需求空间。说白了,原油的基本面正在从“稀缺资源”转向“过剩担忧”,这是结构的变化,不是短期能逆转的。
宏观上,美元走势和美联储政策也压着原油一头。美元强势周期下,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普遍承压,原油也不例外。再加上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没完全消散,投机资金不敢轻易做多原油。所以别看偶尔来个反弹,整体趋势还是偏弱。
今晚8点,富哥在直播间等你,咱们一块儿聊聊原油后市咋看——抄底时机到了没?哪些信号值得盯紧?投资组合里该怎么配?干货满满,不见不散!